2023-12-01
11月25日,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在2023全球數商大會開幕式上表示,黨中央、國務院高度重視發揮數據要素作用。
劉烈宏認為,數據具有規模報酬遞增、非競爭性、低成本復制的特點,作用于不同主體,與不同要素結合,可產生不同程度的倍增效應。下一步,國家數據局將圍繞發揮數據要素乘數作用,與相關部門一道,研究實施“數據要素x”行動。從供需兩端發力,在智能制造、商貿流通、交通物流、金融服務、醫療健康等若干重點領域,加強場景需求牽引,打通流通障礙、提升供給質量,推動數據在不同場景中發揮出千姿百態的乘數效應。
數商的三種類型
數商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經營主體。當前,各方普遍認為,數商是以數據為生產經營關鍵要素的企業,既有從事數據產品開發、發布、承銷和數據資產合規化、標準化、增值化的服務型企業,也有從事利用數據賦能相關產業,推動產出增加和效率提升的應用型企業,還有為數據采集、傳輸、管理等提供支撐的技術型企業。 數商正在成為數據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,在盤活數據要素價值中發揮著關鍵作用。劉烈宏指出,服務型數商是數據流通的“推進者”,促進數據動起來;應用型數商是數據價值的“轉化者”,促進數據用起來;技術型數商是數據資源的“開發者”,促進數據聚起來。 作為全國首家以數據要素驅動的數字經濟產業園區,山西數據流量生態園探索出一條以數據要素帶動技術、資本、人才等要素跨越物理邊界向中部匯聚,從而推動中部地區數字化轉型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。園區圍繞數據要素“聚合-流通-應用”的產業鏈路,逐步構建起“數據要素+流量變現+場景應用”的數據生態全棧閉環體系,加快產業資源虛擬化聚集、平臺化運營和網絡化協同。充分釋放數據要素乘數效應,幫助千行百業挖掘數據價值,將痛點難點轉化為新增長點,將投入成本轉化為新的利潤來源。 生態園正式運營近3年來,已吸引頭部數字經濟企業660余家,數據要素流通交易規模達37億元,累計營收總額超260億元,帶動就業9000余人,建立起以數字基建為底層支撐,包括數字智造、數字能源、數字文娛等在內的16大應用場景。 數據要素協同、復用、融合 釋放乘數效應
1 數據協同,賦能傳統產業
目前,我國的農業、工業等傳統產業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存在“不愿”“不敢”“不會”的困境,特別是中小企業,數字化轉型相對滯后,不同行業、不同企業、不同群體的數字化基礎參差不齊,發展差異明顯,甚至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。 在過去跑馬圈地的經濟高增長時代,靠著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,傳統企業光吃滲透率都能做成一筆大生意。但伴隨著增量時代漸遠,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需求,不再是一種“錦上添花”,而是成為了一條“必經之路”。 近3年來,山西數據流量生態園積極推動入園企業扎根本地實體經濟、傳統產業應用場景,形成多種數字經濟業態融合發展的“1+X”產業生態體系,通過數據協同作用,從數據要素中挖掘出有效信息作用于其他要素,以數據流引領物資流、人才流、技術流、資金流,提高全要素生產率。 在數字智造領域,園區引入今日中科(煤焦檢測精密儀器智造)、光力科技(物聯網安全生產監控裝備)等龍頭企業,圍繞煤機智造、智慧礦山裝備等本地優勢產業,通過數據要素的協同共享,吸引上下游配套企業向山西匯聚,從而推動本地形成“原材料-智能零部件-平臺系統總成-智能裝備”完整產業鏈。
此外,在已有跨境電商、智慧物流、供應鏈管理等數字貿易相關重點產業的基礎上,園區以“數字技術—數字服務—數字產品”為主線持續展開高質量招商,助力省內數字貿易產業鏈“做強補齊”,加速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。
2 數據復用,拓展經濟增量
傳統資源如土地、石油、黃金等,大多具有不可再生性,以及排他性,即銷售給指定對象后,未經允許無法再銷售給其他對象。 而數據作為新型資源,具備可再生、可復制的屬性,能在不同場景創造多樣化的價值增量。 一份數據,可由多個主體復用,與此同時,數據在使用中一般不會損耗,反而“越用越好”,突破傳統資源要素約束下的產出極限。 比如,醫療健康數據用于臨床診斷,可以幫助醫生更精準地治療疾病;應用于醫學研究和藥物開發,可加速新藥上市、提高治愈率;應用于醫保行業,可實現定制化保險和精確定價,帶動醫療健康產品和服務升級。 園區引入嘉和美康(全鏈路醫療信息化)、智杰軟件(醫療大健康信息化研發)、國藥北方(智慧醫藥新零售) 等行業領軍企業,全面推動省內醫療互通共享數字化進程。
通過類似的數據復用模式,園區為數字醫療、數字智造、數字教育、數字能源等領域的企業全面拓展了新的業務增量,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活力。
3 數據融合,量變產生質變
數據規模越大、種類越多,產生的信息和組合形式就越多,創造價值的空間就越大。不同類型、不用維度的數據聚合后,還可能從量變引發質變,獲得意料之外的價值。 比如,通過道路狀況、交通流量和物流數據的互聯互通,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和交通、物流行業的技術創新和業務模式變革,實現物流跟蹤、導航應用、智能駕駛輔助等功能服務,提高安全性能、駕駛體驗和運輸效率,為相關企業提供巨大的商業機遇。 園區引入了圓通速遞(快遞物流)、滿幫集團(網絡貨運)、永輝超市(同城配送)、世德物流(大宗商品物流)等多家數字物流行業龍頭企業,帶動傳統物流行業提質增效。
再比如,通過資產、物流、資金流等多維度數據融合,可建立更加精準的企業信用畫像,破解傳統金融機構信用分析渠道單一、風控成本高、數據真實性難以把握等諸多難題,有效化解企業融資難、融資貴的問題。 園區打造了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和中小企業征信服務平臺,通過ERP管理系統、信息發布、數字共享大屏、專精特新企業培育、資質申報、征信服務等功能板塊,實現對入園企業質量效益評價、行業前沿信息捕捉、政策精準傳達、“信用畫像”繪制等各項功能。 近3年來,園區持續嘗試在金融、零售、交通、物流等領域進行多維度數據“融合”,推動量變產生質變,進而催生新應用、新業態的出現,為數字經濟發展發掘新動能。
目前,山西數據流量生態園已經成為山西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亮麗名片。
未來,生態園將逐步推進“由園升谷”工程,向“數據流量谷”邁進,按照“一谷多園”的架構,重點培育先進制造、人工智能、算力算法、數據流量等新業態新模式,在數據要素的協同、復用、融合作用下,提高各類要素協同效率,強力推進山西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。